湘超世界波不断,中国足球已发生质变,干掉足协的将是文旅局
衡阳队的首粒进球同样令人拍案叫绝:92号小将汤军在中场断球后长途奔袭,在距球门20米开外突施冷箭,皮球划出完美弧线直挂死角。这样的进球若出现在世界杯赛场,绝对有实力角逐世界杯历史最佳进球前二十名。
最令人惊讶的是,这位进球功臣汤军年仅16岁,还是一名在校高中生。根据湘超联赛的规定,每支球队必须保证有三名高中生球员上场。
株洲队的第三个进球同样精彩:21号任晨阳在右路狭小空间内连续突破两名防守球员后送出精准传中,13号兰文瑾在近乎零度角的位置完成了一记难度极高的凌空垫射。这个进球从突破到传中再到射门,每个环节都展现了球员出色的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。
这些精彩进球让我们不禁感慨:观看国足比赛这么多年,何曾见过如此富有创造力的表现?要知道,在过去20年里,湖南一直是足球的荒漠地区,既没有中超球队,也没有像样的职业联赛。但就是在这片足球贫瘠的土地上,却孕育出了如此精彩的比赛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在衡阳队的首场比赛中,尽管主队2-3惜败株洲,但现场两万多名家乡球迷自始至终保持着文明观赛的态度,既没有人恶语相向,也没有人高喊退票,展现出了极高的体育素养。
这标志着中国足球正在发生质的变化。过去足协主导的足球发展模式虽然带有官方色彩,但本质上还是由民间组织运作。而如今兴起的各省联赛则完全转变为政府行为:各市文旅局负责球队组建,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并组织赛事,很多城市的比赛都能看到当地主要领导亲临现场。
在球员选拔机制上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。以往的足球人才主要来自体校和俱乐部青训,而现在各省联赛的参赛球员则来自中学校园、大学校园和社会各界。如果说过去的选材像是在池塘里捞鱼,那么现在则是在江河湖海中广纳贤才。
这种变革印证了一个道理:就像打败传统相机的不是更好的相机而是智能手机一样,颠覆一个行业的往往来自意想不到的力量。中国足球正在开辟一条全新发展路径:足协办不好的由政府来办,体校培养不出的由社会来培养。
更妙的是,政府主导的这些足球联赛并不单纯追求竞技水平的提升,而是着眼于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,促进区域经济增长。这种务实的发展思路反而可能让足球运动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。
在中国,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。一旦发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,就没有办不成的事。因此,中国足球的未来很可能是:最终取代足协地位的,不是纪检部门,也不是愤怒的球迷,而是各地文旅局。
这不正预示着中国足球的黎明即将到来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