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乒乓冠军”到“央视名嘴”,却因“直播误判”慢慢销声匿迹
1991年,她敲开了国家二队的大门,在波兰公开赛上一鸣惊人,女双和混双冠军拿到手,女单还拿了个亚军。
两年后她靠着全国锦标赛第五名的成绩,正式迈进国家队的大门。
之后杨影的日子过得就像开了挂,她在赛场上横扫千军,女单、混双、女团的冠军和亚军拿到手软。
1995年她代表中国队去匈牙利打国际锦标赛,女单冠军和女双冠军双双收入囊中。
那时候她还跟邓亚萍交过几次手,愣是把这位乒坛传奇压得喘不过气来,圈里人都开始叫她“邓亚萍克星”。
1997年,她成了第44届世乒赛的主力队员,跟邓亚萍搭档拿成绩,风头一时无两。
单打世界排名最高冲到第四,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水平。
2001年,她跟秦志戬搭档,在第46届世乒赛上又摘了个混双冠军。
那一刻谁都觉得杨影还能再干几年,毕竟她的状态看起来还不错。
可就在这场比赛结束没多久,她却宣布退役了,把球拍放了下来。
退役这事儿,其实早有苗头。
杨影打球用的是直板竖拍,这在当时的国家队里算是独一份。
队友们都用横拍,教练研究的也是横拍打法,她的竖拍没人帮着琢磨怎么升级。
时间一长,对手摸透了她的路数,她却找不到突破的法子。
再加上年纪渐渐大了,身体反应不如从前,她心里明白,继续打下去可能只会原地踏步。
于是在2001年全运会后,她干脆利落地告别赛场,给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了个句号。
寻求转型
退役后的杨影没闲着,她先试着往金融行业闯了一把,想着换个新环境。
可她之前一直在队里训练,哪懂办公室的职场规矩,日子过得磕磕绊绊,没多久就觉得这路走不通。
后来有个朋友跟她聊起广播工作,她一听觉得挺新鲜,自己是运动员出身,解说比赛不正好能用上经验吗?
之后她干脆辞了金融的工作,跑去北京广播学院学主持。
那时候她一边读书一边摸索,很快就以转播顾问的身份出现在电视上。
2006年她正式进了央视,成了体育频道的解说员,专门负责乒乓球赛事。
刚开始站上解说台,她心里多少有点打鼓,可想着自己打了那么多年球,总不会差到哪儿去吧。
杨影的解说生涯开局不算顺利,2008年奥运会是她的首秀,结果一上来就踩了个坑。
她在直播里对一些老前辈直呼其名,观众听着觉得她没大没小,网上骂声一片。
她后来承认这是自己的失误,也没找借口推脱。虽然那段时间压力不小,可她没想着退缩。
为了提高自己的解说能力,她开始泡在直播间看比赛录像,逮着前辈和同事就问经验,慢慢地把自己的运动员经历跟解说技巧揉到一块儿。
几年下来,她的解说水平有了起色,观众也开始觉得她还挺靠谱。
有一回乒超联赛直播,信号突然断了,她一个人硬是撑了15分钟,靠着自己的积累把场面撑住,没让直播翻车。
这事儿传出去,不少人觉得她还真有点能耐。
然而好景不长,到了2018年,她的解说又翻车了。
频频出错
那年的女单决赛,刘诗雯开局2比0领先丁宁,杨影在直播里说刘诗雯“走不到最后”。
结果比赛打完,刘诗雯4比3逆转赢了冠军。这话一出口,网友炸了锅,说她预测不准,太不专业。
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,她解说时对陈梦夸得停不下来,可提到刘诗雯就轻飘飘一句“个子小,速度快”,听着像是随手带过。
而在保加利亚公开赛的解说舞台上,她又管比她还大的邓亚萍叫“小邓”,这下算是彻底让网友炸了锅。
邓亚萍是奥运冠军、大满贯得主,资历甩杨影好几条街,这称呼让人觉得她没分寸。
虽然邓亚萍出来解释说队里都这么叫,可网友不买账,觉得她解说太随意,压根没尊重前辈。
这些事儿一件接一件,杨影的口碑滑得像坐滑梯。
有人觉得她解说时总爱凭感觉说话,站队明显,还老拿自己的猜想当结论,跟专业解说员该有的客观劲儿差得远。
2019年她在直播里对孙颖莎和王楚钦的评价也让人非常不适,王楚钦的好球她喊得带劲,孙颖莎的好球她就淡淡一句“不错”。
如此明显的差异让观众听着非常不舒服,觉得她这解说是给自己喜欢的选手当啦啦队。
加上之前那些争议,她的“央视名嘴”标签渐渐变成了“最差解说”的代名词。
时间一长,观众对她的耐心也磨没了。她在央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,最后慢慢淡出了镜头。
如今的杨影,已经不大出现在解说台上了。
她偶尔会去参加一些乒乓球推广活动,跟球迷聊几句,或者签个名送个球拍。
有次有人在小饭店碰到她,她跟丈夫吃着饭,日子过得挺平静。
还有球迷在聚会上见过她,她唱了首歌,笑得挺开心。
有人说她是自己没找准路,也有人觉得她挺不容易,毕竟从球台到话筒,这跨度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。
不过要说退役“转型”最成功的,一定要数郭晶晶。
她15岁首次登上奥运舞台,2004年雅典奥运会摘得女子三米板单人、双人两金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卫冕这两项金牌并添一枚十米台银牌,成为中国跳水史上首位单届奥运获三奖的运动员,奠定“跳水皇后”地位。
除此以外她还在世锦赛、世界杯、亚运会等赛事中屡获佳绩,为国争光无数。
2011年退役后,她嫁入香港豪门,与霍启刚低调幸福生活,被视为模范夫妻。
不过她并未离开跳水事业,而是选择继续投入其中。
在目睹2009年罗马世锦赛张新华被外籍裁判压分、周继红抗争无果的不公,她下定决心考取裁判资质,一步步晋升。
2024年,40岁的她成为巴黎奥运会跳水特邀裁判长,这一身份意义深远,有她在中国跳水队有望免受不公待遇,这份担当让人骄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